去年入冬以來,我國北方小麥主產區(qū)出現(xiàn)歷年少有的嚴重干旱。2月5日,國家防總召開的抗旱異地會商會議上,宣布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這是《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級別最高的應急響應機制,也是我國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最高級響應何時啟動?
根據(jù)《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級,最高級別為Ⅰ級,最低級別為Ⅳ級。
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響應:多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同時發(fā)生特大干旱或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fā)生極度干旱。
去年11月1日以來,由于降水異常偏少和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導致的干旱已波及全國許多省。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東北部和中部、山東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截至5日,安徽全省受旱面積2798萬畝。河南省已連續(xù)100多日無有效降水,受旱面積已占到小麥播種面積的56%。山東全省旱情三十年一遇,農田受旱面積超過3000萬畝,重旱1100多萬畝;山西遭遇60年來第三個嚴重冬旱,全省受旱面積達3274.4萬畝。
面對嚴峻的旱情形勢,屬于多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同時發(fā)生特大干旱,目前仍在持續(xù)發(fā)展。抗旱救災工作不僅關系糧食安全,而且關系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因此,國家防總啟動了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窦夗憫心男┬袆樱?/P>
啟動Ⅰ級響應行動后,國家防總總指揮主持會商,防總成員參加。作出抗旱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并將情況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防總密切監(jiān)視旱情發(fā)展變化,做好旱情預測預報,并在24小時內派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國家防總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每天通報旱情、抗旱措施。
國家防總辦公室為災區(qū)緊急調撥抗旱物資;鐵路、交通、民航部門為抗旱物資運輸提供保障,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shù)厝嗣裾蛧曳揽偂?/P>
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按照權限調度水利工程,支援地方抗旱。
相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流域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啟動Ⅰ級響應,動員部署抗旱工作。受災地區(qū)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qū)域組織指揮抗旱工作,或駐點具體幫助重災區(qū)做好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shù)厝嗣裾蛧曳揽偂?/P>
有哪些應急保障措施?
應急隊伍保障。抗旱是社會公益性事業(y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利工程設施和防汛抗旱的責任。在抗旱期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力量投入抗旱救災工作。
物資保障。干旱頻繁發(fā)生地區(q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貯備一定數(shù)量的抗旱物資,由本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調用。嚴重缺水城市應當建立應急供水機制,建設應急供水備用水源。
資金保障。中央財政安排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用于補助遭受特大干旱災害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抗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用于本行政區(qū)域內遭受嚴重干旱災害的工程修復補助。
社會動員保障。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抗旱工作的統(tǒng)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做好抗旱工作。在抗旱的關鍵時刻,各級抗旱行政首長應靠前指揮,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抗災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