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十年九春旱”是困擾農作物生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除不可抗拒的氣候因素影響外,人為春耙起壟造成的土壤失墑也不容忽視。應該認識到,作為我省中西部主要農作物品種的玉米,其植株高大,莖葉繁茂,是田間耗水量最多的農作物之一。一般來講,公頃產量7500公斤時,至少耗水量350毫米,10000公斤產量則耗水400毫米以上。我省西部一些縣(市)年降雨量只有400~500毫米,且春季多為干旱,中部地區(qū)生育期降水量雖可滿足7500~9000公斤產量的需求,但在春季少雨缺墑十分普遍,因此,提高玉米單產,必須從每個人為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做起。
改變耕作習慣,實施秋季整地起壟是抗御春旱,解決春季動土失墑的有效辦法。
秋季整地起壟,春季少動土,可顯著提高土壤持水量,減少失墑,對于無灌溉條件的地方尤為重要。
對于機平播地塊,要進行秋翻秋耙,達到翌年播種狀態(tài),取消春耙做法。試驗表明,土壤含水率在18~23%時就可以保證出全苗,而15個水就不能出全苗。實現(xiàn)秋翻秋耙可以比春耙土壤0~20厘米耕層間水分多3~4個百分點。
對于壟上播種地塊,實施秋打壟要比春打壟提高含水率5~6個百分點,這個數(shù)字是十分大的。
對于動力不足和時間不夠的地塊,來不及秋耙或秋起壟作業(yè)的,要采取春季耙茬播種或原壟機播種,這種做法也比春耙、春打壟水分多2~4個百分點。
減少土壤失墑除采用秋季整地方法之外,科學的播種方法也是一項重要的抗旱措施??茖W的播種方法應以“少”而“快”為原則,即少動土,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五項作業(yè)要連續(xù)完成,以減少水分散失。試驗表,動土少、作業(yè)程序連續(xù)的,在秋整地基礎上實施機械播種重鎮(zhèn)壓的地塊,都能保全苗,播后10天土壤丟失水分僅有1~2個百分點,而在原壟用馬犁杖?、扣種的,保苗率僅有55~70%,水分丟失7~9個百分點。
適宜的播種深度是保證全苗、壯苗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利用土壤墑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玉米正常播深以鎮(zhèn)壓后土層厚3厘米左右為宜,過淺易“落干”,過深延遲出苗期,幼苗瘦弱。試驗表明,當播深從4厘米增至6厘米時,日平均地溫下降1.3℃,晚出苗4天,干物質減少27%。由此可見,只有采用機械化作業(yè),才能真正實現(xiàn)播深一致,深淺適宜,鎮(zhèn)壓合理,再配合深松,秸稈(根茬)粉碎還田等技術的運用,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墑,提高抗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