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研究系列二
近年來,吉林省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推廣與應用出現了長足發(fā)展、快速擴張的態(tài)勢。為全面跟進全省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發(fā)展步伐,加快長春市作為吉林省最大糧食產區(qū)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發(fā)展進程,充分發(fā)揮科研與技術推廣單位的技術支撐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意見》(長府辦發(fā)〔2010〕50號)文件精神,在省、市相關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長春市農機研究院于2011年成立了“長春市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中心主要職能是圍繞長春市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關鍵技術、配套機等開展相關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
長春市農業(yè)機械化研究院十分關注全省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并于2008年開始介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先后在榆樹、德惠、農安等縣(市)設立基地,開展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試驗示范與推廣普及,探索長春市保護性耕作適宜技術模式與配套機具的優(yōu)化選型與重點機具的研究開發(fā),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中心成立以來,針對目前長春市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大多數采用“寬窄行倒茬輪作、玉米高留茬寬窄行休閑種植模式和留茬壟側免耕播種”三種模式存在的秸稈覆蓋與還田量不足(不超過20%)、黑土保護力度不夠、秸稈焚燒趨向蔓延等現象,重新定位長春市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發(fā)展重點與推進方向,提出了大力推進秸稈全覆蓋直接免耕播種和機械化深松、玉米機械化收獲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主攻”方向。基于此思路,結合“2011年度吉林省農機化推廣補助專項資金項目”的落實與實施,今年重點開展了保護性耕作技術效果監(jiān)測儀器購置與監(jiān)測點建立、秸稈全覆蓋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對比試驗、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等三項工作,全面對免耕播種條件下的土壤水、肥、溫、蟲、草、光、熱等相關技術開展試驗研究。
試驗研究地點設立在長春市三道鎮(zhèn)和平農場科研試驗基地、農安縣前崗鄉(xiāng)李忠余大戶、德惠市布海鎮(zhèn)宋殿有大戶,試驗研究機具為“吉林康達”牌純免耕播種機作業(yè),主要試驗研究內容包括:
1、測土配方施肥
2、不同秸稈覆蓋量與穩(wěn)定播種條件試驗
3、不同秸稈覆蓋量地溫變化及出苗情況
4、不同秸稈覆蓋量病蟲草害發(fā)生情況監(jiān)測
5、不同秸稈覆蓋量深松追肥機通過性試驗
6、不同作業(yè)模式犁底層及根系變化與生育情況
7、不同作業(yè)模式產量對比情況
8、數據統(tǒng)計分析與結論定性判斷
9、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
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面落實到位,并正在按計劃有條不紊進行中。
1、普通免耕地表情況(照片)
2、高留茬免耕地表及作業(yè)情況(照片)
3、秸稈50%覆蓋免耕地表及作業(yè)情況 (照片)
4、秸稈全覆蓋免耕地表及作業(yè)情況(照片)
5、播前土壤緊實度及溫度水分監(jiān)測(照片)
6、試驗研究工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