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州農機部門統(tǒng)一思想,周密部署,積極采取“六措施”加快落實第一批補貼資金7400萬元,其中國家補貼資金7200萬元,省級資金200萬元,拉動農民自籌投入約 1.6億元,受益農戶6800余戶。新增各類農業(yè)機械 12766臺套,其中20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機 4529臺、小型拖拉機1421臺、水稻插秧機690臺、收割機39臺、農用挖掘機16臺、機具5722臺、其它機械349臺。進一步提升了全州農機裝備水平,增強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機流通企業(yè)和生產企業(yè)的規(guī)?;l(fā)展。
一是精心組織,制定方案。全州農機部門精心組織,州里成立了以王福生副州長為組長、州農委、州財政主管領導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縣(市)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認真落實上級《實施方案》,并結合本地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州、縣《實施方案》,嚴格按照三級方案執(zhí)行。
二是細化標準, 嚴格審批。州農機部門細化補貼標準,明確提出:補貼機具在規(guī)定年限內沒帶車年檢者不能享受;有違規(guī)行為者不能享受;享受大型拖拉機和聯(lián)合收割機補貼必須實行當年購機戶中的三戶聯(lián)保。
各縣(市)在落實補貼政策上也因地制宜,嚴格把關,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
三是加大宣傳,公開透明。省購置補貼方案下發(fā)后,州農機部門立即組織召開全州農機工作會議,認真研究部署,制定方案。全州各級農機部門動用各種新聞媒體,并采取發(fā)放宣傳單、張貼通知、設置公示欄等形式將今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補貼對象、補貼比例、指標情況及時發(fā)布,告知廣大農戶,確保宣傳到位,不漏一戶。
在操作過程中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聯(lián)合財政等相關部門合署辦公,實行“一站式”服務,部分縣(市)的補貼工作放在行政大廳,接受全社會的共同監(jiān)督。
四是科學統(tǒng)籌,突出重點。州農機部門根據各縣(市)耕地面積、宜機耕面積、種植結構、現有機具保有量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全州農機裝備結構圖,指導縣(市)制定切實可行的補貼方案,上報州局,經州局、省局審核批準后,再進行操作。
今年第一批補貼機具重點:一是保證春耕生產;二是保證專業(yè)化農場、合作社和農機大戶。除中小型拖拉機外,保證播種機、插秧機等機具補貼,這些機具在春季生產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保證了農作物的適時播種,并促進了農機合作社及專業(yè)化農場建設的步伐。全州86個農場共享受國補資金132萬元,購置各類農機具346臺(套);62個農機合作社共享受國補資金398萬元,購置各類農機具848臺(套);211個農機大戶共享受國補資金357萬元,購置各類農機具580臺(套)。通過選擇重點補貼對象、重點補貼的機具,調整農機裝備結構,使農業(yè)機械化生產向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發(fā)展。
五是嚴肅紀律,強化監(jiān)督。為切實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進一步強化監(jiān)管責任,嚴明工作紀律,按照省農委要求,州農機管理局與各縣(市)農機化主管部門簽訂了《延邊州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責任書》,嚴格按照省農機購置補貼方案實施,認真執(zhí)行國家、省歷年來關于購置補貼及全程機械化項目示范區(qū)建設的實施和監(jiān)管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切實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工作人員直接負責”的責任機制,做到目標到崗、責任到人。建立健全了縣(市)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責任制,明確要求,細化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州局兩次召開全州局長會,落實省局會議精神,強調工作紀律和整頓工作作風。同時加大對經銷商和生產企業(yè)的監(jiān)管力度,杜絕經銷商違規(guī)操作,切實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州及各縣(市)都設立了公示咨詢電話,監(jiān)督舉報電話。
六是爭取指標,快速落實。今年省政府分配給我州的第一批指標是5450萬元,實際操作中遠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州農機部門聯(lián)系縣(市)一同到省里爭取,先后爭取1950萬元,基本滿足全州農民的春季需求。
各縣(市)及早動手、快速落實,至六月末補貼指標落實了95%,90%以上的機具發(fā)放到農民手中。落實指標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是全省落實最快、執(zhí)行最好、結算最早的地區(qū),得到了省里的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