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地塊小、小戶種植成本高、大型農機進不去等難題,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伍洛鎮(zhèn)積極探索基本農田連片整治,破解耕地細碎化問題,推動“小田變大田”“碎”田變良田,朱祠村從227塊小田變成50塊大田,已是伍洛鎮(zhèn)“小田變大田”試點村之一。
近日,記者走進云夢縣伍洛鎮(zhèn)朱祠村,只見田塊成方、溝渠相通、道路相連,一片片綠油油的冬小麥如綠色地毯覆蓋在田野上,給萬物蕭瑟的冬天帶來勃勃生機。
伍洛鎮(zhèn)朱祠村村民艾敏新:“20世紀80年代,村里的田東一塊,西一塊,小塊都是。每家每戶的田都是巴掌大一塊,農機進不去,道路不通暢,有的田塊灌溉比較困難,人工成本非常高,所以農戶都不愿意種,導致這里荒一塊,那里荒一塊,都撂荒了。”
為普及推廣機械化作業(yè),減少土地撂荒,推動農田“優(yōu)質、集中、連片”,提高土地規(guī)?;⒓s化利用率,實現(xiàn)農田增量、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今年初,該村計劃對5組255畝227塊分散耕地,實施土地復墾、道路復耕、平填溝壟田埂,新修機耕路和進出水溝,實現(xiàn)“小田變大田,一戶一田”。
伍洛鎮(zhèn)朱祠村黨總支書記喻維金:“我們將土地集中規(guī)劃好,在中大渠新修一座灌溉泵站,建好溝路,集中抽水灌溉,再把整改后的田地,以抽簽方式分到各戶,確保公平、公正。”
通過這次土地集中整治,朱祠村5組50戶227塊田,轉變成一戶一田50塊,新增加了11畝可耕種耕地,現(xiàn)在農戶種地全部實現(xiàn)了全程機械化操作,種糧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小田變大田”,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伍洛鎮(zhèn)朱祠村村民艾玉朝:“我家的原先是5塊小田,自從改變了這個田塊后,變成了一塊3畝多的大田。我現(xiàn)在流轉了42畝田,今年天氣的年成比較收谷,做得比較好,風調雨順的年成,今年的收入大概在4萬元,特別高興,今年還可以。”
伍洛鎮(zhèn)朱祠村總支部書記喻維金:“我們人民公司集中種植一茬小麥和油菜,其中小麥120畝,每畝支付農戶流轉費80元;油菜160畝,每畝支付農戶流轉費50元。預計明年,公司可創(chuàng)純收入6萬余元。”
“小田變大田”實現(xiàn)了土地規(guī)?;?、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為農戶提供了更多增收的選擇,同時也讓農村新型經(jīng)營主體有了用武之地。
伍洛鎮(zhèn)副鎮(zhèn)長艾子橋:“朱祠村的實踐,實現(xiàn)了村民、村集體和經(jīng)營主體的互利共贏,土地的文章越做越好、越做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