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jié),湖南晚稻陸續(xù)進入成熟期。在益陽市資陽區(qū)新橋河鎮(zhèn)廖河村,漸黃的晚稻田里,農民們正忙著播種綠肥。
選擇地塊、調整飛行參數(shù)、設置播種航線……10月14日,廖河村農機手謝敏打開“極飛農服”APP,手指輕輕滑動“開始飛行”箭頭,一架農用無人機在“嗡嗡”聲中飛到稻田上空。
無人機機翼旋轉產生的風,將田里的水稻沖出一圈圈“波浪”。芝麻粒大小的紫云英種子,悉數(shù)灑入稻田泥土中。
才15分鐘,10畝紫云英就已種好。紫云英,俗稱紅花草籽,是一種常見的綠肥作物,能有效改善土壤。
田間,晚稻已有半人高,飽滿的谷粒壓彎了禾苗。算下日子,離收割還有20多天。記者有些疑惑:“田里還長著晚稻,就能種紫云英了?”
“讓晚稻和紫云英共生一段時間,既不影響晚稻產量,還能保證紫云英生長期。”益陽明天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姚清明介紹,為了保證來年三四月春耕時,紫云英在開花季能肥早稻田,最遲要在10月中旬前播種紫云英。
姚清明已連續(xù)8年在稻田里種紫云英。多年實踐下來,他發(fā)現(xiàn),使用紫云英綠肥后,每畝田能減少近20公斤化肥用量,產出的水稻品質更好,產量也能提高10%左右。
“種紫云英投入小,長期來看效益不錯。”姚清明算了一筆賬,紫云英播種后,只需要再開一次溝,后期基本不需要管護,每畝投入只要100元左右。此外,政府還有補貼。
今年,姚清明擴大了紫云英種植面積,光自己公司就種了1200畝,同時還給周邊農戶提供了5000畝的社會化服務。
“全省大力推廣綠肥種植,眼下多地正在搶抓農時播種綠肥。”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工作人員吳遠帆介紹,紫云英、臘油菜等綠肥,是湖南省傳統(tǒng)種植的肥料作物,既能培肥地力,還能減少化肥用量,提高農作物品質。湖南每年綠肥播種面積超500萬畝,能有效提升耕地持續(xù)生產能力,助力農業(yè)綠色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