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幾年的積累,現在有了資本,國家政策又好,要抓住時機大干一場!”庫門剛打開,村民劉佰利第一個沖進去,給自己剛買的“年貨”――聯合收割機貼上了大紅“?!弊?。加入合作社8年來,目前劉佰利名下的大馬力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已有30臺。劉佰利興奮地告訴記者:“去年,這些農機幫我賺了20多萬元?!?/P>
記者在合作社看到,這里設施齊備,有維修車間、儲油罐,還有加油站。近年來,合作社不僅經營自身流轉的8000多畝耕地,更將觸角延伸到了鐵嶺、昌圖、法庫、康平等縣區(qū)。通過積極參與周邊土地流轉,實施規(guī)?;?、產業(yè)化、機械化經營,去年,合作社耕作的土地達到5萬余畝。
劉柏順介紹:“庫房停放的只是一部分農機,還有一些在社員自己家里。這幾年,合作社每年都會對原有農機進行‘升級換代’。特別是春節(jié)前這段,抓住促銷時機、備好農機‘年貨’ 幾乎成了慣例,今年就新增20臺(套)?,F在合作社120家社員已裝備農機200多臺(套),總資產1800多萬元,光存放農機的庫房就有4000平方米?!?/P>
人群中,5位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岸际谴髮W生,劉歡、劉巖、王磊、劉夢、畢洪軍,他們可是我們的寶貝!現在,咱農民的合作社也很‘高大上’吧?”說起這5名大學生,劉柏順立馬提高了調門兒。
與許多大學生夢想成為“都市白領”不同,這5人甘愿扎根鄉(xiāng)村,認為這樣更“接地氣”。29歲的劉歡,畢業(yè)于沈陽農大農經管理專業(yè),2012年4月以技術入股方式加入了合作社。他發(fā)揮所學,為合作社建網頁,將社里整套信息都錄入到農村信息交流平臺上,使吉利農機合作社網上點擊量達到千余人次,不僅擴大了影響力,還靠這個平臺交易了一臺二手拖拉機。如今,5名大學生均已成長為合作社的核心骨干。
在一臺機器前,劉柏順得意地介紹:“這是秸稈撿拾壓捆機,把玉米秸稈打成捆,一部分賣到生物質發(fā)電廠,一部分用來做取暖燃料,既有經濟效益,又從根本上解決了秋后燒秸稈污染大氣的問題。去年,我們實行秸稈打包的耕地有1萬多畝。俺們可不光是為掙錢,大伙兒有了實力,還得為環(huán)保作點貢獻?!?/P>
談上年豐收喜悅,話新年增收計劃,農機庫房里一片歡聲笑語?!拌F?!敝襾碓鍪?,我給“鐵?!卑荽竽辍?粗N在農機上的大紅對聯和“?!弊?,望著社員的笑臉,記者堅信,新的一年里,農民兄弟的日子將越過越甜蜜、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