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fā)芽。”黑土地是最為寶貴的耕地資源。習近平總書記五年三次來到吉林,黑土地產糧安全、黑土地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是他心中的牽掛。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視察時,專程到梨樹縣察看黑土層土質培養(yǎng)和玉米長勢。他語重心長地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qū)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xiāng)’,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后代。梨樹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
吉林省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快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大力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走上法治化軌道,走出了一條開發(fā)與保護并舉的黑土地治理之路,為我國黑土地保護貢獻了“吉林方案”。
“梨樹模式”升級 農田漸漸“肥”起來
“用秸稈給土壤做‘被子’,地更有‘勁兒’了,多虧了保護性耕作新技術。”瞅著一望無垠的黑土地,梨樹縣聚豐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邵亮亮滿臉笑容。
邵亮亮說的保護性耕作新技術,就是全省正在大力推廣的“梨樹模式”,吉林探索出的一條保護利用黑土地的有效路徑。
黑土高產豐產的同時,也面臨土地變硬、變薄、變瘦的危機。2007年起,梨樹縣與中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和院校開展合作,經過科研人員十幾年的聯合攻關,建立了包括收獲與秸稈覆蓋、土壤疏松、免耕播種施肥、防除病蟲草害的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有效保護了黑土層,這就是聲名遠播的“梨樹模式”。
“一兩土,二兩油,曾經肥沃的黑土地又回來了,保護好黑土地,就是把‘金飯碗’端在咱農民自己的手里!”邵亮亮笑著說。農安縣前崗鄉(xiāng)農緣合作社理事長李忠余也表示,他們采用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種植玉米近150公頃,每公頃土地產量高達12000多公斤。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強化現代農業(yè)基礎支撐,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
梨樹縣作為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的發(fā)源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探索形成了標準化、機制化、信息化、契約化“四位一體”的“梨樹模式”升級版——現代農業(yè)生產單元試點示范建設,協同推進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我們與中國農業(yè)大學合作,共同創(chuàng)建14個以300公頃為一個標準方的現代農業(yè)生產單元,認真總結‘梨樹模式’的4種保護性耕作方式,并探索加入秸稈科學離田和糞肥堆漚還田,打造‘4+2梨樹模式’升級版。”梨樹縣委副書記、縣長畢志杰說,在推廣應用上,梨樹縣啟動實施了縣鄉(xiāng)村三級核心示范推廣工程,每個村建設1個5公頃以上的堆漚還田樣板田,形成“梨樹模式3+1”示范推廣體系。“去年,全縣推廣‘梨樹模式’面積達到232萬畝,基本實現適宜推廣地塊全覆蓋。”
我省把保護性耕作作為黑土地保護的首推重大技術,持續(xù)推動“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在全省得到快速發(fā)展。2021年,全省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2875萬畝,穩(wěn)居全國首位。
筑牢東北糧倉 黑土地保護刻不容緩
吉林省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qū)、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責任。從“南糧北調”到“北糧南運”,黑土地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惜土如金。為了保護好黑土地,吉林省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吉林省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頒布實施了《吉林省耕地質量保護條例》《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建立了全國首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院士工作站,連續(xù)舉辦五屆“梨樹黑土地論壇”,使出渾身解數給黑土地“加油”,讓黑土地“歇口氣”。
全國人大代表、榆樹市劉家鎮(zhèn)永生村黨總支書記王艷鳳來自基層農業(yè)戰(zhàn)線。今年全國兩會,她帶來一份《關于進一步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建議》。她說,黑土地歷經上萬年積累而成,是最肥沃適宜農耕的土地。“調查數據顯示,近60年來黑土地肥力在加速下降,黑土地保護刻不容緩。”王艷鳳說。
王艷鳳認為,保護黑土地,必須在“規(guī)劃”“投入”“監(jiān)管”“總量”和“機制”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她建議,把黑土地保護作為核心內容納入鄉(xiāng)村振興規(guī)劃,落實到鄉(xiāng)村振興具體行動中去,全方位保護黑土資源。充分利用國家省市各級有關黑土地保護專項資金項目,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性耕作、秸稈全量還田深翻、堆漚農家肥、測土配方施肥等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全力保護黑土地。“農民是保護黑土地的主體,要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絡視頻等多種方式做好黑土地保護的宣傳工作,用政策調動廣大農戶保護黑土地的積極性。”王艷鳳說。
“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能減少黑土區(qū)的水土流失,黑土地保護也對水資源保護發(fā)揮重要作用,二者能相互促進。”住吉全國政協委員李和躍表示,從水利角度看,保護黑土地最關鍵就是要解決水土流失問題,特別是耕地中的水土流失。“要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因地制宜,系統(tǒng)治理,精準施策,統(tǒng)籌考慮保護性耕作、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采取改壟、等高耕作、坡式梯田、水平梯田、坡面排水等措施開展坡耕地綜合治理;以耕地中擴張發(fā)展的侵蝕溝為重點,綜合采取溝頭防護、溝底谷坊,溝坡生態(tài)林防護等措施,控制溝道擴展、保護和恢復耕地,開展侵蝕溝綜合治理。”李和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