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浙江省余姚市康綠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社長秦偉杰基地2000余畝西藍花已陸續(xù)采收完畢。短暫的慶收喜悅過后,秦偉杰打算繼續(xù)種植毛豆——這也是他多年來的種植慣例。
西藍花秸稈粉碎、土地翻耕等毛豆種植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借用不少農機幫忙。然而,今年的現實情況卻讓秦偉杰心頭一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近農機手用工不足,農機資源也很緊張。
最佳播種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怎么辦?秦偉杰聯系了當地農業(yè)部門。沒想到的是,一批農機馬上就開到了他的基地里。
“有本地相對空閑的農機手來為我們服務,一邊粉碎西藍花秸稈,一邊耕地。一臺機器一天能粉碎幾十畝的秸稈,這可算是解了基地的‘燃眉之急’。”看著一排排綠油油的秸稈被順利粉碎化作優(yōu)質肥料,秦偉杰笑著說,今年的春耕有了“新盼頭”。
秦偉杰收到的這批農機,在余姚當地被稱為“共享農機”。面對今年特殊的春耕形勢,余姚成立了農機互助作業(yè)隊,對700余臺維修保養(yǎng)完成的農機進行統(tǒng)一調配,同時整合、打通人員共享渠道、農資配送渠道和農技指導渠道,保障農戶春耕備耕要素供給。
“我們排摸了各合作社勞動力供應、用工需求、作業(yè)計劃等情況,根據糧食、蔬菜、茶葉等作物的耕種時差,統(tǒng)籌調配合作社間閑置勞動力,并將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配件等生產資料統(tǒng)一預約配送。”余姚市農業(yè)農村局農機科科長孫權表示,農戶可通過微信、電話等多種方式預約“共享農機”,一般情況下次日即“送機上門”。
農機的“共享”也讓當地不少糧食種植戶近日閑置的農機資源流動起來,充分提高了當地春耕的整體效益。余姚市伯均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社長何伯均說,他們的合作社擁有拖拉機3臺、插秧機3臺、植保無人機4臺。“在我們自己的水稻種植開始之前,這些農機也成了其他種植戶的好幫手,讓大家伙兒都有了協(xié)同作戰(zhàn)的‘干勁’。”
記者了解到,目前余姚“共享農機”已完成了翻耕、筑埂、除草、植保等作業(yè)2680余畝。此外,余姚還搭建農技線上服務站,開設農事指引、農機服務、農技課堂等欄目,并由各農技專家團隊提供點對點農技指導。
孫權表示,下一步余姚將繼續(xù)加大農機的協(xié)調服務力度,幫助部分有困難的蔬菜合作社做好今年蔬菜地的搶收搶種工作,“確保今年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