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伊通滿族自治縣農機工作有序開展,各項工作穩(wěn)步扎實推進,能夠做到不影響備耕生產,主要做法,一是工作早部署早開展,二是疫情期間開通綠色通道,實施“點對點,閉環(huán)管理”。
一、保護性耕作推廣扎實推進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視察吉林視察四平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認真總結“梨樹模式”,推動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元旦后已經把保護性耕作60萬畝任務落實到具體地塊和農機戶;2月19日召開一場300多農機戶參加的保護性耕作培訓會,會上傳達了農業(yè)農村部《2022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技術指引》,講解了適合我縣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微信群及時發(fā)布有關政策和技術要領,做到常態(tài)化培訓指導;大地回暖,土壤解凍,農機戶抓住時機,在做到“兩點一線”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開展秸稈歸行、條旋農機作業(yè),免耕播種機維修調試已基本完成,為確保完成60萬畝保護性耕作面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水稻拋秧技術推廣穩(wěn)步開展
水稻拋秧技術是今年我縣重點推廣的農機技術,1月26日組織水田合作社和農機企業(yè)召開一次座談會,對水稻拋秧技術進行調研,2月11日召開水稻培訓會,把水稻拋秧機落實到水田戶;3月30日通過農機綠色通道將20套水稻育秧機、秧盤配送到購機戶;目前水稻育秧正在進行,技術指導現場和遠程視頻相結合,有的合作社加班加點、挑燈夜戰(zhàn),確保育苗不誤農時。
三、農機具維修保養(yǎng)有序開展
2月開始,全縣農機推廣人員就組織各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機戶開展機械檢查、保養(yǎng)、維修工作,確保農機駕駛員規(guī)范操作、安全駕駛,避免農業(yè)機械在春耕期間發(fā)生故障,突出“早動手、早開展”。疫情期間,為農機經銷企業(yè)與農機戶快速搭建綠色通道,為農機經銷企業(yè)、農機配件商店和農機維修企業(yè)頒發(fā)通行證和工作證,鄉(xiāng)鎮(zhèn)街道統計農機戶的農機具、農機配件和維修需求,及時傳遞給農機經銷企業(yè)、農機配件商店和維修點,農機具、農機配件有序配送,農機維修保養(yǎng)快速推進,目前全縣1.55萬臺大型農機檢修率達到95%。
四、現場培訓早開展網絡培訓及時。
常態(tài)化開展農機培訓,疫情前分別召開了保護性耕作技術、農機深松整地技術和水稻拋秧技術培訓培訓班,技術培訓早、農機早購置,三月之前全縣免耕播種機購置超過70臺、水稻拋秧機購置20臺。疫情期間,利用互聯網平臺,召開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7次、水稻拋秧技術培訓3次,累計培訓農機戶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