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玉米機收模式農民不歡迎 長春期盼發(fā)展玉米分步機收
現有玉米機收模式農民不歡迎 長春期盼發(fā)展玉米分步機收
日期: 2006-03-09  來源:長春市農機發(fā)展服務中心
作為全國玉米播種和產量最多的地市長春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玉米收獲機械化已成為農民需求的新熱點,也是該市機械化急需攻克的重點;農民有了需求,然而現有玉米聯合收獲機的作業(yè)方式,大部分農戶無法接受,因而使這個市的玉米機收陷入一種有需求無適應機具的尷尬境地,農民用戶盼望能有一種既保留整棵玉米秸稈,又能實現機械收割的作業(yè)方式。市、縣農機推廣工作者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建議是實行玉米分步機收模式。
長春市每年玉米播種面積都在800萬畝以上,連續(xù)多年玉米產量、商品率、出口率居全國地市級第一位,被譽為中國的黃金玉米帶。隨著現代農業(yè)的推進,目前玉米耕播機械的水平已在70%以上,然而玉米機收水平確相當地低,全市玉米收獲機不到30臺,機收面積的僅占播種面積的百分之零點幾,玉米機械化收獲已成為制約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和提高農民生產質量的主要問題。為此,這幾年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都在積極引進玉米收獲機,進行試驗示范,可是壟作玉米機收的農藝使來自全國天南海北的試驗機器都是無功而返,幾個農機化示范區(qū)購置的玉米收獲機作業(yè)面積也不多,有的還已經停用,除機器本身的故障率等問題外,根本原因是這些收獲機具無法適應大部農民要求保留整棵玉米秸稈的要求。
目前全國現有的自走式、背負式和牽引式三種機型,現階段在長春等區(qū)域的玉米機械收獲中存在著四大制約這類機收模式推廣使用的問題。一是這類區(qū)域農民家用能源的問題無法解決。玉米秸稈是長春等地農民主要能源,一旦大部分玉米秸稈機收粉碎還田后目前無替代農用能源;二是玉米秸稈粉碎收集后作飼料,一方面無大量貯藏保管的條件,易腐爛,另一方面現有收獲機的收割工藝過程使玉米秸稈在粉碎前與地面接觸,部分泥土粘在粉碎的玉米秸稈上,影響牲畜的適口性;三是長春市秋、春深翻的面積在逐步減少,不到20%,同時玉米秸稈高粗,數量多,機翻地作業(yè)時無法全面覆蓋,翻地時出現玉米秸稈拖堆的現象,影響翻地質量;由于秋季一部分玉米秸稈第二年春天不能腐爛,影響播種質量和出現失墑等問題;四是機具可靠性仍較差,無故障連續(xù)工作時間短,在未來一定時期聯合收獲收這種模式,除可在鄉(xiāng)村采用外,在長春市難以大面積推廣,因此該市各方面都呼吁研究探索一種新的機收作業(yè)模式。
通過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調查,這個市農機推廣等部門提出全新玉米機收模式,即實行玉米分步機收作業(yè)模式的玉米機械化發(fā)展思路。有關專家認為,盡管分步機收的機具研制要有個過程,這條路是長春市等這類壟作玉米區(qū)域玉米收獲機械作業(yè)方式的現實選擇,是有一定的推廣意義的。
玉米分步機械收獲模式,就是在現有玉米收獲機具無法適應東北、內蒙古等玉米壟作地區(qū)保留整棵秸稈的需要而提出的,它是把聯合作業(yè)過程的工藝路線改為分段進行,以達到保留完整的秸稈和主要利用現有的拖拉機配置玉米割曬機、玉米秸稈收集機、玉米剝皮機,分步進行機械收獲作業(yè),即玉米割曬機割倒鋪玉米秸稈(或在玉米秸稈割倒前進行摘穗)→玉米秸稈收集機收集秸稈→玉米剝皮機剝皮的模式,以實現機械化收獲。